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
活了22年,終於會讀一本書了YEAH 「讀書不是理解一本書就結束了,還要能評論、提出批評,才算是完成了這件事。」
好的,我看完了,來寫個心得吧~
這本書和我的關係?
這本書的舊版,我國小翻過,國中翻過,高中也翻過,但沒一次看超過100頁吧,直到休了兩次學之後的現在,我才認真研讀了一次…然後才發覺哇靠原來這本書是如此的扎實嚴謹,也有「要是我早點看完這本書就好了」這種相見恨晚的感覺,不過或許就是在學習的路上跌跌撞撞,才讓我有機會在這生很幸運且有耐性地把它完整的看完。
這本書
這本書談的內容就是書名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。作者Mortimer J. Adler和Charles Van Doren曾一起編輯過大英百科全書,在書中作者用的一個比喻,我覺得能貫通這本書的重點。
閱讀就像是去上老師缺席的課,必需透過與文字的對話來獲取資訊。
若把閱讀比喻成去上課,那上課自然就有分其品質,有趣或無聊、扎實與簡陋,台下的人自然會依照老師有沒有料,來決定要認真上課還是偷滑ig臉書、要不要拿紙筆出來抄筆記。有的老師也會在第一堂課告訴你教學規劃、要準備什麼東西、什麼時候在不同教室等等的。
閱讀也是一樣的道理,在書店挑書的時候,我們可以用檢視來知道,這本書大概要講什麼?要不要看這本書?要研讀?還是挑章節讀?還是算了,隨便找個孔塞回去?
決定要上一堂課(要看這本書之後),接下來就是修行的開始 ,也是這本書的精華部分 — 分析閱讀,我們要如何在課堂上最有效的吸收資訊?向老師討教呢?
這邊假設,以在學校開始上一堂名為「基礎網頁設計」的課來舉例。
首先,你一定要知道老師在教什麼?老師是用什麼程式語言來教網頁的?
(老師是資工系的教授,他說要教基礎的html5,css,javascript)
次來,你一定要知道老師的來頭是什麼?老師會不會使用最新的工具?如果你有新的技術問題想請教老師,他有辦法回答嗎?
(教授的教學範例網站使用bootstrap框架寫的,或許我想學bootstrap可以順便問他)
再來,搞清楚前兩者之後,你就能判斷老師講得是否正確?他的教學內容是否夠用?他教得好嗎?
(教授是在X年前拿到博士學位的,所以內容應該沒什麼問題,我剛好想入門網頁設計,可以請教他,也可以接受他邊講code邊講笑話的方式。)
最後,你就會清楚,你完成這門課程後,你能學到什麼?
(我這學期過完,應該要能從路人,變成能寫個符合W3C標準、能隨用戶介面縮放的自適應網頁的路人)
以上這個例子可能舉得不好,因為不是人人都會寫網頁,但是分析閱讀的四個提問大概就是醬:
整本書在談什麼?
- 作者怎麼說的?
- 他有什麼資格說?
- 有道理嗎?是部分有道理還是全部有道理?
- 這本書和你的關係?
- 其他問題(自己提出)
- 這些最基本的提問完成後,接下來就是要如何上課(看一本書)?
想要有流暢的溝通,就要有共通的語言,總不能你只會中文和英文,老師卻全程用台語上課,或是一樣是用中文,但是是用文言文來上課。
你可能會覺得是廢話,但是你知道什麼是特徵值嗎?
不知道?那老師在上線性代數的時候,突然講這個字,你會很驚訝:哇靠!是中文,但我聽不懂!
所以,與作者找到共通的詞語是很重要的,這樣你才有辦法用他們組成句子,再由這些句子組成一個段落,一套邏輯、知識。就像是先有點,有了一堆點之後才有線,有3條交叉且剛好內角和為180度的線之後,才有一個面,甚至還能形成一個體!
書中還用買賣作為例子,說明知識的遞遺方式。
買賣雙方的提案是一種計畫、一種承諾。成功的買賣,必須建立在雙方了解合約內容後,取得共識之下,一方接受另外一方的提案即成交。
然而,從閱讀獲取資訊的方式卻有點不同,閱讀是在雙方都取得共識之後,讀者才有辦法知道閱讀的主旨是什麼。也就是說在看一本書的過程,你必須清楚作者講什麼,也同意作者講什麼,最後閱讀完成後,才能釐清整本書的主旨(合約的簽署目的)。
所以,要把一本書讀得好,其實是很花力氣與時間的。
總結一下重點:
- 認真讀之前,略讀一下,大概了解書的重點、要讀快還讀慢。
- 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能看,作者有沒有和你說看這本前要先看什麼書?
- 讀完後要能找出主旨,知道自己在看什麼,而不是走馬看花浪費時間。
這本書的主旨就是:閱讀講求讀得精,而非讀得多。好的書能帶你深入淺出,壞的書讓你一知半解。
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這樣,繁瑣、謹慎地對待,所以那種你看不太懂的書,離你很遙遠的書,也不用逼自己啃完,有可能只是時機還不對,不用過於克己,學習是很快樂的事情。若你是想學某項知識,但是教材你怎麼看都看不懂,那或許你該換本書試試看,或是找本更簡單的來看。
心得
果然經典就是經典,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,十分精彩,不過這是現在的我給的評論,如果這本書真的那麼有趣,那我怎麼國高中看不下去,尤其那時候的我應該比現在更迫切於掌握讀書技巧、知識獲取。
我的想法應該像是作者所說的,若你習慣於外在閱讀,透過類似背百科全書的方式在學習,那可能會學得很痛苦,享受不到閱讀的樂趣。若你學習一門學問的管道,總是透過一些被加工過的資訊來學習,那你可能能學到一些輪廓,但是對你而言真正真材實料的部分也可能因此流失了,甚至可能之後還會被這樣的輪廓給限制住,最終活在輪廓的線內,而無法成長茁壯,也就是揠苗助長。
看了這本書之後,我才更能理解,為什麼我以前升學考試總考得他媽爛,學什麼都學不好。
因為我的學習,就像是學打桌球,學了握拍後,從來沒想要使力揮拍去打球,或者我總是自以為和牆壁練習對打後,實力就能有所提升。然而打桌球是兩人面對面的競爭運動,打的角度、力道,球飛的路徑、落點,另外一人的實力,都會決定比賽的勝負,而不是全只看我個人。
老師或書本的角色,就像扮演與我實力相當,但是又比我強一些的對手,一開始我可能打不贏他,但是來回練習幾次、輸了幾盤之後,隨著我每次的策略些許改變,使得我有進步,也漸漸的讓我能和他打得有來有往。等我能和那比我強的對手打得有來有往後,我才有資格,再去和比他強的對手切磋學習…
我想我之前看不下去的原因可能很多,但是這次我能靜下心來讀,或許除了暑假真的不知道要幹嘛外,我可以確定的是:我這幾年來並非原地踏步。
今天晚餐可以吃火鍋慶祝一下了~我終於學會如何閱讀一本書了。
閱讀筆記:連結(建議看完書後再看會更好)
Author: Justin Wu
Link: http://hey-series.com/Book/how-to-read-a-book/
License: 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 4.0 國際許可協議